倒闭浪潮已席卷公立医院!有编无编全离职!
近期,公立医院面临的经营困境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其中,梅州市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倒闭事件就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案例。
医院因为财务问题,不得不宣布停诊,并且已经欠薪10个月之久。员工们突然被通知离职,许多人感到措手不及。
在相关评论区,更多职工透露了信息,其中一名医务人员表示:“直接开会,让我们解散。不管有没有编制,都不能上班了。”
另一名高职称医生更清楚地讲述了缘由:“10月22日,医院上午把主任们都叫去开会了,下午就在各个科室微信群里发布了停诊的消息,合同制员工准备签署离职协议,有编的会分流,医院表示最少半年内会支付拖欠的工资和赔偿金,此前有职工已经被拖欠了10个月的工资。”
事实上,公立医院倒闭并非个别事件。
2024年8月,怀远荆塗医院(前身为怀远县第二人民医院)申请破产
2023年11月1日,湖南益阳康雅医院发文,鉴于益阳市中心医院近期将正式接管康雅医院,决定于30日和全体员工正式解除劳动或聘用协议。
2023年5月,浙江省长兴第二医院申请破产。
2021年,四川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在因连续亏损而关闭。
降薪、欠薪、断保、倒贴上班、十几人瓜分千元绩效…
除公立医院倒闭之外,医院降薪、欠薪的消息频繁出现在社交媒体。
9月份,安徽一家三甲医院也被曝出降薪,部分医护收入腰斩。医院也正式召开会议宣布了降薪事宜,其中还涉及到了退休人员。
降薪在医院内部往往不是秘密,除了正式召开会议宣布了降薪事宜的,大多医院也会通过科主任等领导层正式传达。
其实,对医护人员而言,降薪或许还算是一种可以勉强接受的现实,毕竟这被视为行业在特定时期所面临的暂时性困境,尚有克服的希望和转机。然而,目前的实际境况却远比这更为严峻和复杂。全国各地,无论是民营还是公立,无论是省市级大型医院还是基层医疗机构,都纷纷出现了欠薪的案例,这一普遍现象无疑给医护人员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图源:网络
有网友爆料,著名三甲医院的一线医务人员已经有好几个月的绩效都是负数,自己每天都倒贴上班。
来源:丁香园论坛
更有重庆某医院放射科主任在网上发文称:我们医院儿科基本废了,上月全科总绩效只有几千元,这让全科十多号人怎么分?还好,领导同意科主任找财务科预支了部分工资,好让大家维持生计。
图源:网络截图
在医院遭遇降薪或欠薪的风潮之后,一部分医护人员选择了离开,而另一部分则依然坚守岗位。然而,那些选择“跑路”的医护人员并非都能顺利找到新的工作机会。特别是那些临床经验尚浅、学历优势不明显的医护群体,在跳槽市场上并不具备太强的竞争力,难以成为“抢手”的人才。至于完全跳出医学领域,转战当前的就业市场,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情。
因此,当欠薪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这些医护人员的耐心和信心开始逐渐消磨。他们中的许多人,尽管内心充满了不甘和无奈,却也不得不被动接受这一现实。相较于失去工作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降薪和欠薪似乎成了他们在这个艰难时期不得不接受的“次优选择”。
坚守,是一部分人不得已的“选择”。
医院降薪,并非突发事件根据网络汇总的信息显示,部分医院存在的欠薪与降薪情况并非近期才开始的新现象,而是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有的甚至已有一年之久。具体而言,一些医院拖欠的是员工的绩效奖金,而另一些医院则连医护人员的基本工资都未能按时发放,甚至出现了社保断缴的情况,这些问题亟待得到重视和解决。
图源:网络
学医十载,归来月薪不如少走40年弯路当保安。有些人苦苦坚守,忍受10个月停薪,最后等到了医院破产的消息。
做一份几个月甚至半年不领薪水的工作,光靠积蓄养家糊口并非长久之计。部分医护人员走上了维权的道路,将工作过的医院一纸诉状告上法庭。评论区不乏同行询问维权结果,po主称目前尚在等待仲裁文书。
图源:网络
司法维权的举措,意味着医护人员不再寄希望于有可能的好转,不再期待医院主动补发他们被拖欠的薪水,不再考虑还留在这家医院。也有医护人员称自己已办理离职,是否维权追薪尚不可知。
图源:网络
医院困境重重,挣得钱都去哪里了?医院的钱究竟都流向了何方?为何在人满为患、看似繁忙不已的医院中,还会出现亏损的困境?这一问题的背后,隐藏着诸多复杂因素。
早在2023年3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公布的《关于2021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的通报》就为我们揭示了部分真相。该通报显示,尽管二级公立医院总体运行平稳,但仍有高达43.87%的医院在那一年陷入了亏损的泥潭,这一比例与上一年度几乎持平,显示出问题的顽固性和普遍性。
2022年7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通报又揭示了另一个严峻事实:2020年,全国有20个省份的公立医院出现亏损,占比高达62.5%。而在753家三级公立医院中,也有43.5%的医院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尽管2024年2月7日发布的2022年度绩效考核通报未详细公开三级公立医院的盈亏情况,但从前述数据中,我们不难推测,医院亏损的问题依然严峻。
那么,医院为何能走到欠薪这一步呢?原因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医护人员认为,所在医院盲目扩建,导致运营成本激增,而收入却未能与之匹配,最终形成了入不敷出的局面。有的则指出,绩效分配不公或内部存在的腐败现象,也是导致欠薪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还有医护人员认为,当前的医保结算方式存在问题,导致部分医院回款不及时,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紧张的状况。
更为严峻的是,自2019年以来,我国居民医保参保人数持续减少,且降幅不断扩大。作为医保资金来源的重要部分,居民医保人数的减少直接导致医保基金近年来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个别省份甚至出现了基金赤字。这无疑给医院的运营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笔者每每看到医护人员收入降低或者拖欠工资的新闻后,都感到很难过,由于医院的降本增效,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大增加,面对的却是薪资大幅度的缩水,付出与收入严重不成正比,甚至出现了付出的越多,收入反而越少的情況,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被严重打击,职业获得感消失殆尽。
真的想说一句,都是体制内人员,为何别的职业可以按时上下班,但是医务人员呢?工作到点没完成,他们能正常下班吗?节假日,他们能够正常休息吗?和家人团圆地吃一顿饭都是一种奢侈。由于医护的工作涉及到生命健康等关键性大事,他们经常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成为家常便饭,他们仅仅靠个人的专业技能和努力来获取报酬,而且这项工作难度大、学习时间长,他们的薪资最不应该被降低。
医院与医护人员正面临着彼此依存、一损俱损的严峻局面。作为组织主体的医院,迟早需对医护人员的付出给予明确而公正的回应。相较于围观那些广泛传播的关于欠薪、降薪的舆论浪潮,我们更加热切地期盼能有某家医院挺身而出,率先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合理、满意的解决方案。
来源|医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