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诗迈首页 >  新闻资讯  >医药资讯

一文了解概念验证中心

发布时间:2024-07-25       来源: 诗迈医药       浏览量:54

来源:诗迈医药研究院

概念验证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提出,通过概念验证可以助力早期科技成果跨越“死亡之谷”,从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地弥补科研成果与市场化之间的空白,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2001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建立了第一个高校概念验证中心;国内从2013年开始注意到美国大学概念验证中心,从而意识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链前端的重要性,并推出了一系列实践性探索举措。

一、以三种模式运行,高校/研究院为目前主要模式

概念验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对接创新资源端和市场应用端,具有征集遴选、验证熟化、资本对接等功能,基本包括了技术转移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等机构具有的功能。与其他孵化载体相比,概念验证中心更关注早期科技成果的技术和商业可实现性,重点针对高技术、高商业价值的成果,开展“产品与场景体系验证”“原型制备与技术可行性验证”“商业前景验证”等概念验证服务及关联服务,形成显现其潜在商业价值的技术雏形。目前国内的概念验证中心主要有三种模式:

01依托高校或研究院模式:

这是国内外概念验证中心典型运作模式,与欧美国家类似,我国的概念验证中心也起步于重点高等院校,同时这也是目前我国概念验证中心运行的主要模式。

2018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立全国高校首个“概念验证中心”,并通过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平**合**背景资本发起成立专注于生物及环保、新材料方向的微种子概念验证基金。此后,上海、北京、浙江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陆续跟进。

文字文稿1_01.png

02依托企业法人模式:

如依托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创建的杭州市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概念验证中心。中心以“抢占合成生物学技术高地,促进创新产品技术的孵化和产业化应用”为目标,结合拱墅区生命健康产业体系与华东医药生命科学产业园整体规划,以拱墅区、浙江工业大学和中美华东三方共建的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技术熟化载体,同时整合中美华东强大的孵化加速和产业化配套能力,以项目开发、技术服务为起点,打造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新型载体,积极培育生物工业创新产品、孵化生命健康创新企业。

03依托社会资本模式:

如2022年9月,高瓴资本推出“Aseed+”种子计划,组建专业团队,打通投前、投资、投后各个环节,实现创业孵化、市场验证、创业加速、产业对接、后续轮次融资等一体化服务;以‘共创’的方式,努力为早期创业者提供专业、系统的服务,帮助更多‘种子’绽放更大可能。

二、各地**争相发布政策进行布局

截至目前,江苏、广东、浙江、四川等省份均发布了与概念验证相关的政策文件,涉及广州、深圳、成都、杭州等十余座城市。早在2018年,北京就已开始先行先试,海淀区发布《中关村科学城“概念验证支持计划”》,设立1亿元综合专项资金,支持北航、清华、北大、中科院等高校院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

上海市虽到2023年才发布专项政策,但在2021年发布的《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中就已指明试点建立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引导资金,并在随后发布的《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中提出建立概念验证平台。2022年开始,其余各省逐渐开始布局,陆续发布相关政策,2024年各地政策更是喷涌而出。

文字文稿2_01.png

三、杭州打造全国首个成果概念验证之都

2022年11月,杭州市发布了《杭州市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提出打造全国首个成果概念验证之都。目前杭州共推出2批概念验证中心,布局30家概念验证中心,主要依托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浙大城市学院等高校,之江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等研究院以及相关领域企业;覆盖了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其**有7个为生物医药领域。截至2024年1月,杭州市第一批15家概念验证中心已挖引入库项目756个、验证项目357个、转化落地项目193个,项目获投融资44.74亿元。

文字文稿3_01.png

四、生物医药概念验证中心更需要构建“高校+企业”优势互补模式

概念验证中心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在降低成果转化和项目招引风险、吸引投资、对接产业资源等方面进行全要素链接。

生物医药因其专业性强、细分方向多、产业链较长,更需要根据项目适应症、创新性、技术稳定性、市场潜力、可制造性和可扩展性等条件对医药领域成果进行技术可行性、商业价值和商业化程度方面的验证,解决药物发现和器械设计理念的概念验证及产业化开发问题。

因此,各**围绕科学城、大学城依托高校/研究院积极建设生物医药概念验证中心。如上海宝山区,利用其地理优势,西部区域围绕环上大科技创新核,东部区域围绕上海北大科技园、宝山复旦科创中心、同济大学科技园宝山园等大学科技园,一批概念中心授牌成立,包括上海大学—吴淞材料实验室联合研究院、上海合成生物学高价值分子转化平台等。

概念验证中心的运营成功与否,管理运营团队是重中之重,“领域专业化服务”和“市场化资源嫁接”是概念验证中心做实、做强的“腾飞翅膀”。高校概念验证中心也需要保持更高的开放度,充分吸收企业概念验证中心的产业化后期持续赋能和高度敏感的市场研判能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