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医药人力发展白皮书》推出以来,帮助大量企业破解了人力资源难题,受到各界好评。
《2020中国医药人力发展白皮书》基于诗迈大数据、医药创新大数据及医药企业人才调研数据等编制,编委会成员展开全面、深入的讨论分析,对50,000家药企及诗迈数据库中5,000,000余名医药人才的就业及薪资进行调研。从政策、企业人力现状、人力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从不同维度给企业人才招聘提出了解决方案,解决了招聘难题,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收到了来自各类企业、医药院校、人才的大量好评。
四川某生产制造企业
我们公司产品主要出口海外,急需外向型人才,有FDA经历的,招聘太难了。我们总觉得待遇区域内一流,应该容易招,但是招聘信息挂了3个月都招不到合适人选,这让我们很困惑啊,赶紧四处想法子。认真学习了《2020中国医药人力发展白皮书》生产质量内容后,才认识到,我们的招聘进度慢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地点限制,现在生产质量类人才更优先考虑的地区是江浙沪;二是我们目标人才都在沿海,区域一流的待遇放到沿海算是中等水平了。
之后我也把这书给总裁看,公司讨论后当即做出两个决定:1.适当放宽了招聘需求;2.增加待遇吸引力;3.住宿两室一厅;4.办公地点方面,可以上海办事处一半时间,四川一半时间,针对外贸岗位可以全部时间放在上海,只要一月一次会议就行了。这样一来,投递我司的简历信息比以前翻了两番,现在我们已经从沿海地区引进了6位外向型人才!
武汉某知名研发公司
学习之后,我们先是调整了薪资待遇,增加股权吸引。管理上要求招聘部门坚决不能影响项目推进,做好可能的优秀候选人的人才预留位。通过这样的策略,我们成功招聘到了2位回流研发人才,通过猎头渠道成功引进了3位总监级人才。
北京某创新药企(小分子)
我们之前的招聘岗位有:新药筛选总监、药化总监、CMC总监,还要八年海归博士经验。我等啊等,找啊找,还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问苍天问大地招人怎么这么难!同园区HR朋友分享了《2020中国医药人力发展白皮书》,翻阅完我觉得我又行了,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我们难招到海归人才主要是薪资福利结构太单一,管理体系太陈旧,对人才吸引力不大。之后,我们首先做的就是建立一个最新的薪酬体系,增加股权&期权,实现软性引才,以后每年都做一次薪酬分析;管理体系也做了一些调整,不让高素质人才受一点委屈;在战略层面,我们对未来研发管线进行了规划布局。目前,招到4位海归博士,缓解了压力。
上海某全球知名CRO公司
除了人才引进遇到瓶颈,我们公司还有人才流失的问题,最忙的部门成了人事部门。看到《2020中国医药人力发展白皮书》后,了解到CRO领域高端人才的跳槽动机,才知道我们的薪酬还停在5年前,对标同类型行业实在没有吸引力;还有就是企业的晋升制度不透明,涨薪体系也不完善,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了解到这些,我们立刻调整薪酬结构,增加住房补贴、股份等策略;制定留才计划,对于高素质人才定期约谈,制定新的晋升体系,员工状态明显回升,离职率一下子就减少了。目前已引进7位高级管理人才。
广州IVD企业
这两年公司发展迅速,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我们缺少研发类和中高端销售人才,急需引进销售人员200位,之前招到的人数不足10%。通过学习《2020中国医药人力发展白皮书》医疗器械章节后,我们了解到IVD销售人才的来源,选择企业维度,以及人才的顾虑。
于是我们针对不同来源的人才,有不同的吸引策略,将激励机制和晋升机制结合,晋升制度完全透明;另外我们大力引进优秀应届生,培养自己的核心团队。现在我们招到了90%,进步神速,感谢这本《2020中国医药人力发展白皮书》 !
《2020中国医药人力发展白皮书》对于在校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就业观塑造、职业认同感的增强、职业发展规划影响显著;过去,因就业乐观,我们学生对实习的态度不够重视,每年自愿报名实习的人数不到40%,今年已经超过70%。一位西南地区医药院校领导表示:我看完《2020中国医药人力发展白皮书》这本书之后的第一感受就是,一定要把它推荐给我校的师生,事实证明它确实没有辜负我的期盼。
这足以说明《2020中国医药人力发展白皮书》大幅提高了学生积极投入医药行业生产实践的积极性。我和其他领导研究后,决定今后按照书里的指导,在人才培养方面向校企合作靠拢,着眼未来人才培养。感谢《2020中国医药人力发展白皮书》对我校师生的帮助和引导,希望以后多增加些交流研讨。
好评如潮,不胜枚举,《2020中国医药人力发展白皮书》的成功背后,离不开诗迈人力研究院编委的努力付出,真正实现了编写的初衷。
诗迈集团深耕医药行业11载,始终保持专注、专业、创新。以“推动医药产业,助力医药梦想”为使命,矢志不移!
中国医药创新征途漫漫,未来可期!诗迈真诚邀请更多优秀企业和资深专家加入《2021中国医药人力发展白皮书》编委会,共享调研成果,共同促进行业发展!